看体育新闻上欧冠足球网!
页面二维码

扫一扫

分享文章到微信

页面二维码

扫一扫

关注欧冠足球网公众号

分享到:

曾经的绝对防御:链式防守的前世今生

2022-12-30 13:12:55

导读:提到意大利足球,你会想到什么?是迷倒万千的忧郁王子巴乔,是优雅精致的中场大师皮尔洛,还是往日叱咤风云的米兰双雄、如今称霸意甲的斑马军团?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。无论

提到意大利足球,你会想到什么?是迷倒万千的忧郁王子巴乔,是优雅精致的中场大师皮尔洛,还是往日叱咤风云的米兰双雄、如今称霸意甲的斑马军团?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。无论如何,亚平宁半岛上的足球世界都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精彩体验。

除了刚才提到的球星和俱乐部,意大利足球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,就是其防守体系。作为世界上防守最好的队伍之一,意大利对于防守艺术的诠释可谓是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地步。而说到其最为强大和实用的防守体系,就不得不提经常被球迷们挂在嘴边的“链式防守”(Catenaccio)。那么,到底什么是链式防守?为什么链式防守如此强大?接下来本文便给大家介绍一下链式防守,及其悠久的发展历程。

【拉潘的“瑞士门闩”】

一般来说,链式防守被认为成名于上世纪60年代的国际米兰。那时,阿根廷人埃莱尼奥-埃雷拉入主国米,将链式防守应用于球队,带领蓝黑军团在欧洲称雄。这也是“链式防守”第一次声震天下。

不过,若要追本溯源的话,链式防守最早出现于上世纪的30年代。那时,足坛盛行的还是2-3-5和WM等崇尚进攻和速度的阵型,前三届世界杯中此类阵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1930年第一届世界杯决赛,乌拉圭正是凭借2-3-5阵型夺得了第一座雷米特杯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决赛中遗憾败北的阿根廷队使用的阵型,同样是2-3-5。

那十几年中,大部分球队的阵型都逃不过2-3-5及其变体。终于,有一个人决定要做出改变,他就是奥地利人卡尔-拉潘。从30年代初开始,拉潘教练生涯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瑞士度过,他执教过六支瑞士国内的俱乐部,并且数次担任瑞士国家队主教练。

在当时,瑞士球员的职业化程度并不高,许多球员除了踢球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。和其他国家的球员相比,瑞士球员的训练时间不多,也很少有能力超群的球星,这些都注定了瑞士球员在一对一的对抗中不会占据上风。因此拉潘放弃了比较依赖个人能力的进攻体系,力求研究出一种新的阵型,用严密的整体性弥补球员个人能力的缺点,用头脑与合作精神来战胜身体素质和技术上的不足。

于是拉潘反其道而行之,创造出了一种与2-3-5截然不同的阵型。在拉潘的体系中,球队放弃了对中场的控制,防守时全队都要退回半场。相比于其他阵型,拉潘阵型的开创性在于他在场上放置了四名后卫,除了WM中的左中右三名后卫之外,拉潘在这三名后卫与门将之间安排了第四名后卫。比赛中,前三名后卫执行严格的盯人防守,而第四名后卫的位置并不固定,主要负责帮助队友补防,起到清道夫的作用。其存在为球队的防守增加了一道自由移动的屏障,就像是门闩一样。而不管是在这套防守体系还是之后的链式防守中,清道夫角色都是防守中的核心。

因此,拉潘的这套阵型便被人们称为“瑞士门闩”(verrou)。而由于防守端的稳固,前场球员也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进攻之中,依靠快速的反击来摧毁对手的防线。1938年,拉潘麾下的瑞士在友谊赛中战胜了英格兰;之后的第三届世界杯中,他又带领瑞士在首轮战胜了德国队,用战绩证明了“门闩”体系的实力。然而外界对于这套体系的评价仍然褒贬不一,拉潘也没能继续取得更大的成绩。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,正是“瑞士门闩”的战术思想,促成了链式防守的诞生。

【马拉卡纳惨案】

1938年之后,二战的烽火愈演愈烈,战争给全世界都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伤,足球更不例外,世界杯被迫停止运行。直到二战结束五年之后,世界杯终于再次重回正轨,第四届世界杯于1950年在巴西举行。

经过了小组赛的捉对厮杀之后,最终的冠军争夺在东道主巴西与乌拉圭之间展开。那时,巴西队的实力可谓如日中天,决赛之前的五场比赛四胜一平,每场低消两球,平均四球,更是以7-1和6-1的比分大胜三四名球队瑞典和西班牙。巴西队采用的是WM阵型,辅以桑巴民族过人的足球天赋,让他们拥有了无比强大的进攻火力。强大的实力和主场作战的因素,让所有巴西人都坚信他们能够在自己的祖国捧起雷米特金杯。

而乌拉圭这边几乎是毫无优势,甚至不少球员也认为毫无夺冠的可能。但乌拉圭人没有放弃,他们决定在防守上大做文章。他们注意到,之前的比赛中只有一支队伍没有被巴西击败,那就是使用“门闩”体系的瑞士。于是乌拉圭决定效仿瑞士的防守体系,在做好防守的基础上用反击来撕破巴西并不强大的防线。

1950年7月16日,巴西与乌拉圭的最后决战在马拉卡纳球场展开。乌拉圭的防守很有成效,巴西在上半场没能取得进球,但下半场刚开始,巴西队就取得了领先。落后的乌拉圭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打法,终于在两次快速反击中,吉贾的一传一射帮助球队2-1反超东道主,乌拉圭人也将这微小的优势守到了比赛的最后一刻。终场哨响,全场22万主场观众鸦雀无声,乌拉圭打破了巴西人在家门口夺得世界冠军的美梦。

决赛中,乌拉圭效仿“瑞士门闩”的防守体系其实和链式防守非常相似。可以说,这是“类链式防守”体系第一次出现在世界大赛的舞台上,而乌拉圭的捧杯也证明了其强大和可行性。

【链式防守的上帝与教皇】

从广义上来讲,链式防守的诞生与首次成功都不是在意大利,但对于链式防守情有独钟并将其发扬光大的,绝非意大利人莫属。其中,两位名帅在其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,这两人就是内雷奥-罗科和埃莱尼奥-埃雷拉。

1947年,曾经是意大利国脚的罗科,在自己的母队特里埃斯蒂纳开始了教练生涯。特里埃斯蒂纳是一家小俱乐部,在意甲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。在既没有球星也没有财力的情况下,罗科看到了俱乐部的生存之道,那就是用一个优秀的战术体系来和对手抗衡——没错,就是链式防守。

效果出乎意料,罗科执教的第一个赛季,特里埃斯蒂纳就获得了意甲亚军,直到现在这都是俱乐部的最佳联赛成绩。同时,链式防守这一名不见经传的战术体系也小有名气。1954年,罗科来到还在意乙挣扎的帕多瓦,第一年就成功冲甲,后来也带队获得了意甲季军。罗科和他开创的链式防守越来越著名,终于,1961年,AC米兰向他抛来了橄榄枝。面对豪门的邀请,罗科当然不会拒绝。1963年,罗科带领红黑军团杀入了欧洲冠军杯决赛,对手是黑豹尤西比奥所带领的葡超劲旅本菲卡。

上图为1963年欧洲冠军杯决赛的双方阵型。米兰(上方白色)阵容中,队长老马尔蒂尼出任清道夫的角色,特雷比和戴维分居左右,维克托-贝尼特斯和特拉帕托尼出任两个盯人中后卫。不过在比赛中,贝尼特斯的位置更靠前,偏向于防守型后腰。上半场尤西比奥率先破门,但之后米兰严密的防守再没有给对手太多机会,下半场阿尔塔菲尼连入两球绝杀对手,意大利球队第一次获得了欧洲冠军杯冠军。同年,米兰还在联赛中夺冠,加冕双冠王。

之后罗科短暂离开米兰,1967年二进宫。1969年,米兰再次闯进欧冠决赛。相较六年之前,米兰的阵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马拉特拉西担任清道夫,左右两边是施内林格与安奎莱蒂,盯人中后卫是罗萨托。这次,特拉帕托尼担任防守型中场,前场核心依然是金童里维拉。4-1,克鲁伊夫领衔的阿贾克斯轻松被红黑军团击垮,米兰二度捧杯。

除了当年的欧洲冠军杯之外,罗科还带领米兰获得了洲际杯冠军、意大利杯冠军和欧洲优胜者杯冠军。这十年也成为了AC米兰最成功的时期之一。直至今日,问起谁是米兰队史中最伟大的主教练,罗科的呼声依然不亚于萨基、卡佩罗或安切洛蒂。

罗科之外,第二个对链式防守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人,就是国米功勋教头埃莱尼奥-埃雷拉。在西班牙辗转多年之后,阿根廷人于1960年来到国际米兰,开创了强极一时的“大国际时代”。

执教国米的过程中,埃雷拉继承了链式防守的优点,但他所做的远远不止于此。除了做好防守之外,埃雷拉非常强调快速反击的重要性,要求边后卫也参与到球队的反击中。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意大利史上最伟大的左后卫——法切蒂。在埃雷拉的体系中,法切蒂扮演着极度重要的角色,防守时法切蒂是三名盯人后卫中的一个,而进攻能力极强的他也会经常参与到进攻之中,球队由守转攻的重任经常由法切蒂来完成。作为一名后卫,他总共取得了75粒进球,强大的进攻能力可见一斑。

晚年的埃雷拉曾经说过:“很多人都想复制我的链式防守,但是很少有人成功。他们只看到了防守端的体系,却没有看到我在进攻端的战术。他们只知道我让皮齐担任清道夫,却不记得我的阵中还有法切蒂,第一个能像前锋一样进球的后卫。”

1964年,埃雷拉率队进入欧冠决赛,对阵拥有“金箭头”迪斯蒂法诺的皇家马德里。决赛中,清道夫由队长皮齐担任,法切蒂在左,布尔格尼奇在右,瓜尔内里居中,塔宁出任防守后腰(65年为贝丁)。这五个人正好组成了一个十字型的锁链,很好地锁住了皇马的进攻火力,最终国米3-1战胜皇马夺冠。第二年,国米在决赛中击败本菲卡再次夺冠,成为第一支卫冕欧冠的意大利球队。

在埃雷拉执教的八年间,国米获得了两个欧洲冠军杯冠军、三个意甲冠军和两个洲际杯冠军,和罗科麾下的米兰一起成为60年代两支最强大的队伍。而米兰双雄之所以如此强大,前场如里维拉、马佐拉这般天才固然功不可没,但后场坚如磐石的链式防守体系更是居功至伟。

链式防守经过埃雷拉的改进之后风靡一时,逐渐成为了意大利俱乐部乃至意大利国家队的标准阵型。对于链式防守来说,如果罗科是开创一切的上帝,那么埃雷拉就是普度众生的教皇。

【走下神坛】

米兰和国米的成功,几乎让链式防守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为成功的战术体系。意大利国内俱乐部的欧战成绩得到了明显提升,意大利国家队也凭借链式防守在国际赛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,分别获得了1968年的欧洲杯冠军和1970年的世界杯亚军。

但是在足球的世界中,永远都是没有最强,只有更强。70年代,荷兰人里努斯-米歇尔斯创造了全攻全守(Total Football)足球,并将其应用于阿贾克斯。在全攻全守的阵型中,球员们没有一个明确的位置,比赛中会进行频繁的灵活换位,甚至前锋和后卫也能交换位置。

这给链式防守带来了极大的麻烦:链式防守由一名清道夫和三到四名盯人后卫组成,在面对灵活换位的全攻全守足球时,盯人后卫们根本不知道该去盯防哪名球员。而盯人后卫的职责一旦出现混乱,防线就会经常出现空当和防守漏洞;来回补防的清道夫只能疲于奔命,起到的作用也会大大下降。面对全攻全守,链式防守中的后卫们根本无所适从。

1972年,国米和阿贾克斯在欧冠决赛中相遇。这次蓝黑军团没能防住对手,克鲁伊夫的两粒进球帮助球队2-0击败国米,实现欧冠卫冕。1973年,阿贾克斯又和米兰在欧洲超级杯决赛中对垒,首回合米兰主场一球小胜。而次回合荷甲巨人在家门口6-0大破米兰,以6-1的总比分捧杯,实现完美复仇。

除了荷兰人的全攻全守体系之外,链式防守也在巴西人的脚下栽过跟头。1970年世界杯决赛,意大利对阵巴西。众所周知,桑巴民族的足球天赋无人能比,尤其是巴西前锋们往往都拥有脚下生花的技术,这让盯人后卫在一对一盯防中处于极大的劣势,很难抵挡巴西强大的火力。最终巴西以4-1大比分战胜意大利,将雷米特金杯永远留在了巴西。

链式防守暴露出的诸多弊端,让意大利人不得不去对其进行改进。之后,70年代的贝尔佐特和80年代的萨基都对意大利的阵型注入了自己的风格,后者的改革尤为彻底。萨基抛弃了纯粹的“清道夫+盯人”的防守阵型,改为平行站位和区域防守,更是让巴雷西将造越位战术运用到了极致。

90年代之后,常见的防守阵型是结合了盯人防守与区域防守长处的混合体,纯种的链式防守已经在绿茵场上,逐渐消失不见。

【结语】

以上就是链式防守的大致发展历程。其实任何一个战术或者阵型的发展都是这样,从最初小心翼翼的摸索,到逐渐成熟后的广泛应用,再辅以不断地改进,达到巅峰;而总会有另一个战术或阵型将其压制并拉下神坛,最终浓缩为经验被后来居上的战术所吸收。

任何一个战术体系,无论孰强孰弱,都是足球在时间的长河中留给后人的宝贵的财富。


本文标题:曾经的绝对防御:链式防守的前世今生 - 英超
本文地址:www.ouguanzuqiu.com/yingchao/6756.html

TAGS:[db:tag]
内容导航
最新英超
猜你喜欢
  1. NBA
  2. 英超
  3. 西甲
  4. 排行榜
热门新闻
每周热榜
精彩推荐